中国历史文献库长期致力于收录国内外古籍、报刊、图书、图像、影音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古代及近代文献资料,旨在构建一个高品质、开放式网络知识体系,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及中华文明的传播提供坚实的文献保障。经过近十年的产品研发和数据积累,已拥有汉文古籍、近代报刊、民国图书、古旧地图、美术作品、电影作品、音乐作品为代表的多种类型文献资料,已成为国内文献种类最全、学科覆盖面最广的大型综合性历史文献数据库。
凡产生于1912年以前,并以稿本、抄本、印本、拓本等形式行世者,诸如简帛典籍、敦煌遗书、宋辽西夏金元明清时期版印抄写的古籍、碑帖拓片、少数民族文字古籍,西学传入后产生的新学书籍,域外抄录、翻刻、注释本,海外学人或传教士的汉文著述,以及地契、诏谕、诰命、章奏、宝钞等均在收录范围之内。1912年后经过系统整理的汇编型影印版古籍也在收录范围内(专指四库全编内容)。
晚清至1949 年间在我国境内出版的中外文报纸、期刊,以及同一时期域外出版的中文报刊,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外文报刊,均在收录范围内。
民国期间我国境内出版的各类中外文图书,以及同一时期域外出版的中文图书,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外文图书,均在收录范围内。
凡产生于1949以前,以手绘、刻本、印刷等形式存在的坤舆、全国、地方、城市、山川、水利、军事交通等各种类型的中文地图,以及部分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外文地图,均属于收录范围。
凡产生于1949年以前的绘画、书法、雕塑、建筑、工艺美术、设计、摄影等国内外艺术作品,均在收录范围内。
凡产生于1949年以前的电影、音乐等影音作品均在收录范围内。建国初期具有重要历史及艺术价值的部分国内外电影、音乐作品也在收录范围内。
规范简体字
古籍:《中华古籍总目分类表》
报刊:《中图期刊分类法》
图书:《中国图书馆分类法》
美术作品:参照,自定
古旧地图:参照,自定
影音资料:参照,自定
书名项(主要书名、其他书名及其卷数等)
著者项(主要著者、其他著者姓名及其朝代、著作方式等)
版本项(出版年、出版者、出版地、版本类型、丛书名等)
附注项(对书名、著者、版本项著录的补充说明)
提要项(对创作背景、内容、流传、版次等情况的说明)
编号 | 字段名称 | 著录字体 | 凡例 |
---|---|---|---|
1 | 题名 | 中文、英文 | 全漕运道图、坤舆全图 |
2 | 著者 | 中文、英文 | 段必魁、南怀仁 |
3 | 关键词 | 中文 | 漕运、漕河 |
4 | 国别/朝代 | 中文(选项,二级) | 明、清、日本 |
5 | 年代 | 中文、数字 | 光绪10年 |
6 | 公元纪年 | 数字 | 1884 |
7 | 出版地 | 中文(二级) | 上海、浙江 |
8 | 出版者 | 中文 | 王云五 |
9 | 出版机构 | 中文 | 湖北官书局 |
10 | 版本 | 中文 | 稿本、抄本、刻本 |
11 | 附注 | 中文 | 略 |
12 | 内容简介 | 中文 | 略 |
遵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》独立拥有或与相关内容提供者共同拥有网站内相关内容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、编排、软件等)的版权和(或)其他相关知识产权;未经公司书面许可,任何人不得复制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相关内容;任何个人或单位违反上述声明而给公司造成损失的(法律规定允许除外),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。任何被授权的浏览、复制、打印和传播属于本网站内的资料必须符合以下条件:
1、所有的资料和图像均以获得信息为目的;
2、所有的资料和图像均不得用于商业目的;
3、所有的资料、图像及其任何部分都必须包括此版权声明。